Inspiring Mindful Reflections

《成人和小孩如何处理情绪》採自文采

提要: 1,孩子(儿时或成年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多是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 2,情绪是一种(坏)能量,会不断积累,要么转化,要么倾倒,否则就会出问题。 3,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将这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力,安全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倾倒。 4,怎样做安全的父母?(1)不伤害孩子的自尊;(2)说话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出丑;(3)说话不让孩子感觉压力,比如威胁孩子等。 5,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是从何而来。      来找我咨询的孩子中,无论外表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实际上都是自己的情绪问题,即面对压力、生活中大的变化,不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     案例: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离家而去,父亲酗酒,经常酒后打骂孩子,之前孩子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抗。而在大儿子19岁时,一天晚上父亲酒后回家,因琐事又开始骂儿子,这天,儿子终于忍不住,顶撞了父亲,父亲暴怒,动手打儿子,虽然打和骂都不是第一次,但这次的结果却不同,儿子抢过父亲手里的棍子回击父亲,直到父亲倒地不动才清醒过来,可父亲却已经被打死了。在庭审时,儿子的辩护律师说:这个儿子从来没有犯过任何案件,而且在没有人教养的情况下(母亲跑掉,父亲不管)靠自己的努力读书,还拿到大学的奖学金,很不容易。他的本意也并不是要杀害他的父亲。但法官说:我同意律师的看法,我也对这个事情感到很童心,此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的情绪应由谁管理?今天我无力管理我的情绪,我就可以不对此负责了吗?如果在这个案件中破例给儿子很轻的判决,以后就会有很多类似的案件,找各种理由来摆脱责任。我认为这个儿子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最终,这个儿子被判7年监禁。 那么,“情绪”是什么?为什么有时使人无法控制? 情绪是一种能量。 本来无力去做的事,情绪一来,就能做了;本来还在犹豫的,情绪一来,就非要做成什么样。因为它是一种能量,只能使用、转化,不会自己消失。如果不使用、转化,就只能积累在情绪的垃圾桶里。 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中国人推崇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当一个小孩子哭时,父母有时就会说:哭什么哭,这么点小事就哭。总是笑有时也会受到父母的指责。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里面的情绪。有的孩子天生就会化解自己的情绪,当很多家庭不和带给孩子的怀情绪,孩子是处理不好的。导致的后遗症就是,小孩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交往中的一些规则等。 这些小孩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情绪的垃圾桶会有满的时候,满了就会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大部分孩子的情绪垃圾桶有三个时点会满, 第一就是11-12岁左右。这时积累了很多情绪的孩子会爆发,比如乱打人、不想上学等。不上学常常是孩子无法处理情绪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时点是18-19岁,表现是自杀,所谓青少年自杀问题多出现这一阶段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带给孩子这么多情绪,有时因担心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程度,自己的焦虑太多,就给孩子提很多要求,甚至是越来越尖锐的要求,希望通过这种尖锐来奏效,其实这样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和情绪。 第三个时点是25-26岁。如果此时孩子行为古怪、情绪低落,就是他的垃圾桶满了表现。如果此时不能化悲愤为力量,那这些情绪就一定要倒出去。怎么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或语言来倾诉。而内向的孩子又很少这样做。 其实,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内向的,不愿向父母打开心扉的孩子。只是当他认为父母安全的时候才会讲,否则他不敢讲自己的心里话。  什么样的父母会是孩子眼中的“不安全”父母? 笑话他、骂他、想要控制他,这些就是不安全的父母。 当一个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如果父母说“不要叫!”那是没用的,父母要对孩子表示你了解他很生气,说:我看到了,你真的很生气,很痛苦。如果一个孩子气的一拳把门打破,父母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的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暴力,必须停止,这就错了,而应该说:”我看到你真的很痛苦,你一定心里很难受。“只有这样,才会帮助孩子把情绪垃圾倒出来。爱讲话的孩子一般不会使情绪积累到失控的地步,所以应鼓励孩子讲、写出自己的心情,这样他才会顺利走过成长的历程。除了说、写以外,宣泄情绪的途径还包括画画。小孩出生后就具有自然的方法发泄情绪,一个是做梦,另一个是画画。 要让孩子对你说出他的情绪,就要做安全的父母。怎样做安全的父母:

《成人和小孩如何处理情绪》採自文采 Read More »

现代最佳沟通方法-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沟通 写在前面:本文介绍的一致性沟通,是目前心理学界最有效的沟通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帮助我们 在沟通过程中,觉察自己自动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达事实信息。 一、沟通的模式 1.背景(脉络情境) 2.感官知觉:(五官) 我看、听、尝、闻、触 3.解读:(意义) 我相信、认为、推测、解释、想象、幻想、判断、假定 4.感觉: 正向:喜欢、爱、敞开、温暖、吸引、舒服、接近 负向:不喜欢、恨、封闭、冷漠、排斥、不舒服、退离 5.意图: 我感觉想怎么做、打算去做、想做、会做 6.行动:我的所作所为 二、祥解 此模型又被称为亲密关系沟通模型,其实是深度沟通模型,不仅可用于亲密关系沟通,也可灵活用于很多沟通场合。如果学会这种沟通模型,将会受益菲浅。 1. 背景(脉络情境) 每次你进入一个新的情境时,都带着一份以过去经验(包括最近及遥远的过去)所建立的脉络情境。因此,你并非清新的进入新情境;你根据曾有的经验把新情境染上了色彩。例如,假如你过了很糟糕的一天而感觉很烦躁,若遇见了陌生人,你会以一种很烦躁的心理架构去跟他互动。相反的,如果你觉得轻松愉快,即使遇到困难的问题,你也会以正面的心态去面对。

现代最佳沟通方法-一致性沟通 Read More »

2013年危机情绪沟通学火速落幕!活动报告

感恩大家的参与,我们收到了许多美好的回馈,得到大家的赞许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但更值得开心的是大家都学习到了重要的学问。 沟通模式 人有几种相应的沟通模式一直围绕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大家在“装扮”不同的角色当中时,都相当投入,很有演戏天分,也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间就此形成。

2013年危机情绪沟通学火速落幕!活动报告 Read More »

天生气质—激进型是天生的领导者

其实,你很容易看出来,就是那些从小就 精力很充沛 ,老人讲,这种孩子觉(睡觉)少。不爱睡午觉,在幼儿园他们是比较让老师头疼的。在家父母也很头疼的这种孩子。因为他们特爱冒险,胆子大,整天做一些让你很担惊受怕的事情,让你防不胜防。比如:路的前面有个水沟,有的孩子会停下看看,他们如果没有100%的把握是不会跳的,,但是激进型的孩子打眼一看,就会跳过去,只要有50%的把握就会跳。看到的结果往往就是掉到水沟里。 这也说明,激进型的孩子是很非常非常 坚决的,做事很快 ,非常非常注重行动。他如果看到你在那犹豫不决,难以下决心,是很难受的。他是立刻就做的。脾气很暴躁,最好发脾气。做事很 积极 ,很有 进取心 ,他们意志坚强,不怕挫折,失败。这样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的,因为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会一直跌倒了,再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有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她能站起来的时候,她才会站,她自己知道自己能不能站,能走的时候,她才会尝试走,所以,有的孩子他们一开始走的时候,就已经走的很好了。而激进型的孩子,是走,跌,走,跌,不怕跌倒,会一直走下去!知道会走为止。曾经有人观察,有一个1岁多一点的孩子,在一个时间段里,走跌了80多次。这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他们遇到挫折,愿意再去不断的去做出各种努力 这样的人,精力非常充沛,富于冒险精神,性格很坚强。所以,他们是那种在特别困难的时代,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唯一能坚持生存下来的人。唯一能活下来的人。 他们和热血型孩子的区别,热血型的孩子很可爱,但是没有节制的。但是激进型的孩子是很 有自制力 ,他们是最有节制的人。这是和热血不一样。他们做事情只要他们觉得认为对的事情,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做事情是很坚持的有些偏执。但是,如果你能成功的让他觉得你说的的确对,她就会改的很快,力度很大。或者是,事情的结果摆在面前,他真的发现自己错了,她会真的改。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热血型的孩子不是这样,他们容易认错,他们会说,:我错了,这事我的错。我改。但是她最多改三天,三天后,该犯的错继续做。激进型的孩子,唯一的问题难度,就是你怎样说服他。他轻易不认错。 他们很勇敢,一点都不怕困难。 特立独行,很喜欢自己做事情,会坚持到底,不管遇到多少次失败。她失败一百次都不是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马上会有勇气在来一次。忧郁型的孩子,失败了,要好久才能自己走出来,要等好久才有勇气在来一次。热血型的孩子失败了,她就玩去了。激进型的孩子只要定下一个目标,一个成就的目标,她就会一直不断的往前走。不管碰到多杀困难,失败多少次。她都会很快的有勇气再来一次。很 执着 ,很 实际。 他们的缺点:固执,

天生气质—激进型是天生的领导者 Read More »

堕胎与心灵创伤

我听到治疗室里传来了一阵狂叫。整个过程持续一分钟。这种歇斯底里的呐喊,带着满满的恐惧,愧疚,恐慌,痛苦。呐喊声过后,我听到坐在外面的男朋友吸了一个很长的呼吸,很长的呼吸。在当下,他也应该觉得很痛苦和愧疚。 堕胎和流产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一个是有意,一个是无意。当中的自责,愧疚的成分也属堕胎者来得最痛。而这道伤痕,也会一直被长期的愧疚,埋怨而一直不断的加深,扩大。虽然很多人过后很坚强的站起来继续生活,但,你会发现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开始不同。他们会经常的埋怨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他们会开始恐惧别人不跟他们连接。他们也会长期处在自责状况,让自责的毒来腐蚀自己。 然而,内疚和自责并不能为这件事再带来任何的弥补,相反地,它只是不断在增大你这个伤口,伤害你自己。 有人曾经说,胎儿不管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分离,一个是身体的不适应,一个是环境的不允许。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从中接受自己当时后这个“有限”。 “过去是不可改变”这是定律,“未来是可以创造的”这是希望。 如果这个伤口任让自己痛苦,那就要鼓起勇气寻找帮助解决它,而非盼望“顺其自然”而痊愈。

堕胎与心灵创伤 Read More »

大马心理治疗界实像

不久前有个个案,跟我说她之前去某地方见临床心理治疗师。五十分钟的治疗个案一直在诉说,心理治疗师只是在听。过后个案很失望,总觉得没有帮助,她就问了心理治疗师,她是否应该去见精神病医生。心理治疗师说不需要,你只需要来多四五次,让我更加了解你的story, 那么我们就能慢慢入手。 那个个案直接很失望的走了。而这位治疗师,就是是马来西亚很出名的华裔clinical psychologist. 一个要用4,5次治疗才能了解个案story的治疗师,除了浪费个案的钱,其实也是在质疑治疗师自己的专业。 “The story all is same.” 这是我在参加六天satir工作坊时心理学家john banmen说过的话。治疗师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从个案的故事里头带领个案去看到个案本身的内在,那个案就能够跨越故事,去看到自己内在真正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这时他就会有全新的体验,而不是被故事蒙蔽。而这全新的体验,就能起到内在转化的作用,使到他自己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这个人。 在做治疗方面,CBT强调的,是调整个案的行为,nlp强调的,是调整个案的某个信念,某个痛苦的经验,加强某一部分,而催眠,是一个能让治疗师,更有效与个案沟通的工具。但我们,是在帮人做治疗,不是帮机器做治疗。机器需要修复某些部位。但人要调的,是整个自己。所有的技巧和方法,都是一个能让治疗师做case做得更顺利的方法。但如一个治疗师,看不透自己,看不透人性,就如一个武师打架时在花拳绣腿,没有内功,永远只在表面打滚。  

大马心理治疗界实像 Read More »

4月20日《心灵充电:催眠放松疗法》活动报告!

原本预计之招收到20个参加者的活动,最后获得大众热烈的响应,最终招收到了31个参加者。在此我代表心灵前线感谢各位马来西亚人对心灵活动的支持。于此也发现,原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心灵和心理的环保意识,真是值得恭贺。   有人说,这次的活动很另类。虽然主题是放松疗法,但却更多在了解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运作,甚至更了解到如何帮助自己,处理自己,从思想中达到和谐一致。       分享会上,我们不仅学习,每一小段都有一些小活动,让学员更加容易吸收。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不管是和导师还是同学在分享会上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互相交流和连接。     生理放松 团体催眠放松     学员回馈,分享 这次的分享会设计的流程的过程中,内部的几位主要负责人曾经为了分享会内容起了多次的意见冲突。主要是因为主题“放松”,到底是为了让大家在分享会里体验放松?学会放松?还是根治紧绷的根源? 催眠的确可以让一个人轻松达到放松的状态,熟悉使用自我催眠或者其他人帮你催眠的确有这个功效,但既然如此它就和其他yoga,呼吸法,静坐,运动,按摩等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换汤不换药。当你害怕,担心,压力,不忿的事情又来临时,你又会堕入一样的状态,你又需要多一点的放松法来协助你,然后又面对。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放松法”和吸烟一样,你对它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而它所能带给你放松的感觉只会越来越少。   由此,我们决定了这次来一个全然不同的活动,以“了解自己”和“使用催眠提升自我”为主要目标的分享会。这次的活动策划相当冒险,我们也不确定大众是否能接受这样的一个过程,透过催眠放松,深深地与自己连接时候,才是真正合一的境界,也是真正“放下而松弛”。   但是,来自学员们的回馈,虽然不是全部能够投入地体验到一个这样的一个过程,但庆幸的是大家依然有所领悟,这已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4月20日《心灵充电:催眠放松疗法》活动报告! Read More »

飞不起来的翅膀,这辈子又能怎样?

今天,想分享一下老朋友的故事。 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一个和自己遭遇,思想,性格相反的朋友。我也不例外。 我是一个典型乐天的人,对许多事情不在乎,对互动上的情绪也不敏感,也造就了我对于在许多事情上避重就轻的性格,比较乐观。身边的这位好朋友,大概都是超过10年的老朋友了,从小就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长大。但他,并不快乐。 他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所谓的敏感是对周围所发生的人,事,物觉察力比较高,并且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是比较容易起情绪反应的。比如说,高中时有一个老师对他没什么理睬时,他告诉我,他直觉告诉他这个老师对他有敌意。 虽然父母亲都是生意人,相当有钱,然而对他不照顾。他觉得不被重视,也令到他很痛恨他的父母亲,痛恨父母亲所从事的行业。 长大后,他毅然离开家到其他地方去工作。他开始交女朋友,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交的女朋友年龄都至少比他大5岁以上。 然而每一次他所选择的恋爱,工作,生活都会引起和父母很大的争执。 为什么? 他时常告诉我“我最讨厌我的家人,“我只会寄钱给他们,我不会和他们有任何的瓜葛。” 几年后,年老的父亲哀求他回去继承家业,此时的家业已不如从前赚钱,甚至要担当得非常辛苦。看着父亲年老的模样,他逼于无奈,回去继承了家业。他每一天疲于工作,只是想要尽孩子的责任。他和父母亲关系恶劣。他曾经说过,我会赚钱养回他们,但我不会给他们心理上的爱,因为我要让他们试试看小时候我所没有的爱。 我看到他很想活出自己,为自己争取,为自己作选择。然而,他选了,做了,但我看到的他并没有多大的快乐和改变,他依然如此紧绷。 不久后,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年龄比他小的。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作弄,这女朋友竟然可以与他的家人建立很好的关系,而最重要的是,他从她身上可以感觉到与父母的连接。 有一次他们一起出外游玩,他看到了他女朋友对他父亲和母亲的细心。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家庭温暖,找到了他失去已久的家庭连接。 但是,因为他的一个失误,令到他的女朋友很痛苦,从而提出分手。他整个人陷入了崩溃的状况。他告诉我,他很爱她。他不想要失去她。他每一天都在想着要怎么挽回。整个人很紧绷。但之前他谈过这么多次的恋爱,分手也是分得很潇洒,为何现在会如此? 他真的爱这个女朋友吗?答案是。但是,他打从心里更渴望与父母连接,整个家都有爱的感觉。这是他小时候最缺乏的。这个女朋友出现,其实是要来提醒他,他内在最大的渴望。他,只是一直在走错了方向,令到自己痛苦。 直到今天,他怨恨这个失误,责怪失误的人,事,物。然而,我失望的是他还未看清自己。 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是否该怨恨?是否还要愤怒?即使发生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最终带领自己走到来今天这一步的,还是自己。 反省,才能真正把自己的从生命中救赎出来。 如果因为阻碍,而看不见自己最大的渴望,那就只会是“突破人生”最大的障碍。

飞不起来的翅膀,这辈子又能怎样? Read More »

李欣频《秘密副作用》

《秘密》中说:“当你刻意把焦点放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开始散发出美好的感觉时,吸引力法则就会予以回应。”但现实是,你是一个相当自信阳光的人,结果你的身边却有不少阴暗脆弱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李欣频试图告诉我们:正负乃一体两面。当你刻意去选择正面,你努力忽视的负面效应就将会找机会向你反扑。 当你正忙着实践“正面思考”时,你可知道等量的“负面思考”一样会缠着你不放?因为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当你关注在某一个极端时,另一个极端的能量也同样在那等着你,不会因为你不去理它而不存在。 奥修在《名望、财富与野心》(Fame,Fortune,and Ambition) 中讲得很好:“正面思考并不是让你转化的技巧,它是一种选择模式,对于知觉毫无帮助。它反对知觉,因为知觉永远不会做出选择,它纯粹只是压抑你性格上负面的部分,把负面压进无意识里,把有意识的头脑与正面思考挂钩,但无意识比有意识的头脑力量更大,是九倍大的力量,它也许不会以旧模样出现,而是以全新面貌显现。” 当我们越努力选择“正面思考”,负面的力量也就随侍在侧等着反扑,一旦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就会心生反感、厌恶、嫌弃、躲离,于是负面的情绪就升起了……周而复始,这就是造成痛苦与挫败的原因。台湾歌手赖佩霞在演讲时也提过类似的概念:“灯光会照出你的阴影,当你站在越亮的灯光下,你的阴影就越黑,也就是说当你越成名,你的阴影就越明显,如果你压抑了,你就会更痛苦!” 《秘密》中说:“当你刻意把焦点放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开始散发出美好的感觉时,吸引力法则就会予以回应。” 当你“选择”了想要的事物,自然在同个层次上,就会有“不想要的事物”如背后灵、如影随行般地侵入你的创造范围——因为正负乃一体两面。再加上你“开始散发出美好的感觉”时,相当于你开始发起了一个正在向上的情绪波。当它是波,它就一定有起有伏地开始运行。一但能量波下行,你就开始沮丧不快乐,挡都挡不住。 我看到不少教导“如何运用吸引力法则正面思考”的老师,他们的身边都有一个很负面悲观、疾病缠身的伴侣或爱人。而她们的“正面思考”丝毫改变不了伴侣,但爱情让她们离不开这些伴侣——这正是因为我们在二元性的地球,有光的地方一定有黑影,一个铜板两面是无法割离的。一个越光明,另一个就越黑暗。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越想躲避的议题,包括讨厌说的负面的话,这些话往往会由最亲密的家人、朋友、爱人说给你听。你无法把他们列为封锁的黑名单,或是绝交。所以不如直接面对,把被勾起的情绪一起做彻底的清理,直到有一天,没有任何人事物、话语会勾起你的愤怒和不快时,以前会惹你火大的话现在都能穿身而过不留痕迹时,你就过关了。就像如果你想要终止一场乒乓球赛,你不回应对方的球,球赛就停止了。 我们身边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有些老夫老妻,或是兄弟姐妹,或是父母子女,或是好友同事,他们总是彼此唱反调。一个很乐观的人,可能出身于非常悲观的家庭,而且他们改不了、也躲不开。 有的人会沮丧于为什么“吸引力法则”改变不了身边悲观的亲友,那是因为他们没在高处看到全局,因为得透过正反两面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他们就是为了让你体验另一极的人生,好比你若在北极体验永昼,自然就会有人在南极体验永夜——这就是你们在一起的原因。 等到换成你悲观沮丧时,这些原来很悲观的亲友说也奇怪,他们会转过头来安慰你、为你打气——这就是两极反转、物极必反的原理。

李欣频《秘密副作用》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